前一陣子,看到某位基要派基督徒批判佛教的文章,標題是耶穌賜食物養活眾人,佛陀托缽乞食靠眾人養活,大肆嘲諷佛教出家眾的托缽受供。

 
由於一般人,尤其是中國人,特別鄙視乞丐,將佛教出家眾的托缽比附為乞丐的行乞,能造成貶辱佛教的效應,於是就有某些基要派基督徒如此攻擊佛教。他們並不知道乞食是出家的常法,就連耶穌和他的隨身門徒也奉行乞食。  
 
出家修行要具備以下三個基本條件:1、不受蓄錢財。2、要能隨方乞食。3、要能嚴守獨身,也就是持守梵行(Brahmacariya)。關於不受蓄錢財與嚴守獨身,在福音書裡也有記載,但這裡只談乞食。

你 們去吧!我差你們出去,如 同羊羔進入狼群。不要帶錢囊,不要帶口袋,不要帶鞋;在路上也不要問人的安。無論進那一家,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。那裏若有當得平安的人〔當得平安的人原文 作平安之子〕,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,不然就歸與你們了。你們要住在那家,吃喝他們所供給的,因為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。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。無論進 那一城,人若接待你們,給你們擺上甚麼,你們就吃甚麼。(路加福音10:3-8)

 
古印度的遊方沙門接受信施,要向施主說祝福的話。人家施捨給你什麼,你就吃什麼,不能挑肥撿瘦的。前面所引的路加福音10:3-8所述,就是沙門乞食受供的寫照。化緣乞食在印度是司空見慣的事,而且一般民眾大多敬重沙門(出家人),然而這一套要搬到以色列卻有相當的困難,畢竟彼此的文化背景不同。
 
耶穌要門徒出門不帶食物和錢(馬可福音6:8 ;路加福音10:4),要他們接受信施(路加福音10:7-8),門徒之中想必有人覺得為難,於是耶穌才告訴他們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,因為出家人接受信施,是讓施者因佈施而得福,並不是白吃白喝;同時耶穌也勉勵門徒不要擔心明天吃什麼、喝什麼、穿什麼(馬太福音6:31,因為出家人全心辦道,不為衣食營謀。
 
儘管耶穌要門徒不要擔心明天吃什麼、喝什麼、穿什麼,但他其實很擔心弟子得不到衣食。於是他才會對信眾這麼說:
 
於 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:『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,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 國。因為我餓了,你們給我吃;渴了,你們給我喝;我作客旅,你們留我住;我赤身露體,你們給我穿;我病了,你們看顧我;我在監裏、你們來看我。』義人就回 答說:『主啊!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,渴了給你喝?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?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裏來看你呢?王要回答 說:『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作在我身上了。』(馬太福音25:34-40)
 
王 又要向那左邊的說:『你們這被咒詛的人,離開我!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 永火裏去!因為我餓了,你們不給我吃;渴了,你們不給我喝;我作客旅,你們不留我住;我赤身露體,你們不給我穿;我病了、我在監裏,你們不來看顧我。』他 們也要回答說:『主啊!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,或作客旅,或赤身露體,或病了或在監裏,不伺候你呢?』王要回答說:『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 不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。』(馬太福音25:41-45)
 
馬太福音25:34-40很顯然是在鼓勵信眾佈施,而41-45卻形同恐嚇。在佛教的立場,佈施能得福報,這沒有問題,但若謂不佈施就會有惡報,則未免流於偏激悖理。馬太福音25:31-45這段經節裡,威脅利誘,兼而有之,再對照馬太福音6:31所載耶穌要門徒勿慮衣食的教訓,反映出當時耶穌的教團在奉行乞食法,而且面臨著很大的困難。
 
至於耶穌賜食物養活眾人的說法,那是來自一則著名的耶穌的神蹟,記錄在馬太福音14:13-21、馬可福音6:32-44、路加福音9:10-17、約翰福音6:1-13。用五餅二魚給五千人吃飽,的確是一件奇事。佛教徒如何看待此事呢?我們先來看一看以下這段律藏的記載:
 
時,尊者目犍連在靜處作是念:「今此國中,乞食難得,我今當與得神通者到鬱單越食自然粳米。」念已,即從坐起,至佛所,頂禮佛足,卻住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,我向作是念:『今此國中,乞食難得,當與得神通者到鬱單越食自然粳米。』」佛告目連:「汝等可爾。凡夫比丘當如之何?」目連白佛:「我當以神力接之。」佛言:「止!止!汝雖有是神力,宿對因緣欲置何所?又奈將來諸凡夫何?」目連受教,默然而止(五分律卷一)
 
佛陀不聽以神通干預宿業,因為它不是教化的常法,於人於己無甚益處。從佛教的立場來看,耶穌可能真的能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,但正如佛說,又奈將來諸凡夫何?今日世上,鬧飢荒的事時有所聞,也有人餓死;儘管基督徒宣稱耶穌已經復活,而五餅二魚的神蹟仍然只是一則寫在聖經裡的故事,絲毫無濟於現實的苦況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摩訶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